媒體 / 部落格分享
30.Mar.2016
來吧!來日月潭山慕民宿體驗 " 綠意早晨 " ,漫步在 " 緩慢空間 " ,享受 " 純粹自在 " 的假期吧!
到了熟年,才知道旅行的意義不是「趕、趕、買」,而是多麼珍貴的人生練習!
偶爾停下來,給自己一點空間,重整自己的心靈,究竟要去幾多次旅行才可以體會到旅行的意義呢?
文:米果
大概從35歲過後,對海外旅行的定義,開始產生慢性質變,不曉得是往好的方向還是壞的方向傾斜,總之,已經不是主流旅遊市場促銷討好的對象,旅行對我來說,逐漸變成孤僻與慢活的練習。
20歲中期,進入職 場,自己賺錢,利用第一筆夠份量的存款,展開人生首次的海外旅行。走的是傳統旅行團路線,福岡進,東京出,在航行內海的船上過夜,還在船艙大浴場扭到腳, 成為後來動不動就痠痛的老毛病。移動的距離很長,時間大多花在遊覽車上,高速公路是車窗外定番的風景。一路睡睡醒醒,還要快速學習陌生團員辨識養成術。導 遊在遊覽車上介紹風景順便夾帶推銷商品,舉凡干貝糖、陶瓷刀、香菇、鮑魚罐頭都可利用A4明 細表勾選,直接裝箱打包在回國機場行李轉盤取貨即可。雖然匆忙路過京都,好像也住在富士山腳一晚,最終以東京免稅店收尾,對於旅行的印象,只剩下購物的記 憶,究竟去了什麼景點,而今回想起來毫無頭緒,多年之後翻開相簿,看著褪色的柯達、富士或柯尼卡沖印相片,除了驚覺自己變胖之外,完全想不起拍照地點到底 是哪裡。
第一次的海外旅行,至今記憶深刻的,竟是躺在船艙下舖一直睡不好,感覺身體緩緩沈入海底,不斷睡去醒來,猶豫著要不要穿救生衣入眠。
幾年之間,陸續跟團,東南亞,東北亞,大城市,小島嶼。搭遊覽車在不同旅館之間遷徙,打開行李關上行李,免稅店瘋狂採購,吃難吃的偽中華料理,在機場與機上狂掃免稅化妝品保養品,那個年紀大抵是這麼認為,如果返國之後可以送同事每人一條CD口紅,似乎很有面子。那幾年出國旅遊好像也背著人情出境入境,旅程之中,不斷掛念給誰誰誰的禮物買了沒?要是不夠周延圓滿,返國到了機場再繼續衝刺菸酒幾乎是常態。提著免稅店的購物袋,體內也被幸福感「充得飽飽」的,猶如電力恢復100%。那些年,關於旅行的定義,大概就是這樣。
應該是35歲開始,或逐漸接近40歲前後,對跟團模式的海外旅遊,突然產生體質不符的過敏排斥,先是幾人的自由行開始,然後變成一個人旅行,最後,就沒辦法回頭去跟團了。
不但沒辦法跟團,也對那些旅遊網站不斷歌頌的排隊名店、非吃不可、非買不可、非去不可的熱門指標,慢慢飄過,不甚在意。
熱中的旅行模式,演變成為「向小說與戲劇電影場景致敬的巡禮」。
幾年前的三月,原本計畫前去東京巨蛋觀戰WBC亞洲區預賽,可是白天的行程,卻去了雜司谷靈園找尋「夏目漱石」之墓;去了搖滾歌手尾崎豐當年辦告別式的護國寺;去了築地卻不是為了吃生魚片壽司,而是去築地本願寺憑弔X Japan早逝的吉他手HIDE; 去了三鷹也不是造訪宮崎駿美術館,而是找尋太宰治墳墓所在的禪林寺,還沿著作家自盡的玉川上水慢慢踱步。要不是路途遙遠,加上大雨,捨棄計畫中的多摩靈 園,錯過了去「向田邦子」墓前致意的機會。雖是櫻花早開時節,也沒在上野站下車,而是繞道鶯谷站,前去寬永寺憑弔篤姬,甚至晃到附近的谷中靈園,烏鴉啼叫 聲中,走了好大一圈。朋友看我的行程,大笑說,這是掃墓之旅吧!
步入熟年階段的海外旅行,大抵維持這種「マイペース」(My Pace)的我行我素模式。因為多年前曾有過日本住居經驗,每隔一段時日就想回去看看,抵達瞬間即是記憶與生活的重組,聽讀說寫的語言頻道切換,成為即刻的練習。
絕對不會搭清早班機,最好是睡飽之後可以從容搭車到機場,選擇觀光團不太 喜歡的冷門班次,商務客較多,機艙比較安靜,推著免稅商品路過的空服員都像死了心一樣,快步通過,幾乎沒生意。只要在太陽下山之前抵達旅館就好,因為天黑 之後要找路比較麻煩。最好是曾經投宿過的旅館,最好check in的時候就被Staff認出來,最好不要頻繁移動,可以一直住在同個旅館最佳,因為關上房門,攤開行李,等同於宣告在異鄉也有家的領土。
旅館不必豪華,附近有販賣外帶熟食的店家最棒。通常睡到飽才起床,吃了飯店早餐才出門,避過電車擁擠的通勤時段最好。一天排同一條電車沿線的景點,但也不愛觀光客湧入的地方。看了NHK晨 間小說劇之後,會去鬼太郎夫妻住處附近的深大寺;看完阿部寬的日劇《新參者》,就去人形町吃紅豆餡人形燒、帶了仙貝當宵夜零食,還去水天宮幫即將生產的同 事求了安產御守。因為喜愛侯孝賢的電影《咖啡時光》,所以流連神保町成為造訪東京的固定儀式,一定要去「誠心堂」書店,想像淺野忠信就在裡面,雖然電影拍 攝地的白山通Erica咖啡已經歇業,但是巷內的另一家Erica仍在營業,那就去喝杯老派咖啡,讀幾頁文庫本小說,想像自己是一青窈飾演的陽子。
因為讀了川本三郎的《我愛過的那個時代》,所以去了東京大學安田講堂,坐 在樹蔭下的長凳,拿出紅格子筆記本,寫了好幾頁隨筆雜文;因為在東大赤門附近吃了便宜的海鮮蓋飯,飯後走入小巷散步,發現日幣五千紙鈔肖像人物,也就是明 治初期女作家「樋口一葉」的故居,站在路邊上網查詢了作家生平,隨即換車搭乘日比谷線,前去三輪站的一葉紀念館參訪。
盡量在下班人潮湧現之前,回到住宿旅館附近,拎著熟食跟啤酒,回到旅館房間,看球賽轉播,看電視新聞,看日劇,最後以旅館狹小卻已足夠的浴缸泡澡收尾。
午餐有時候靠簡單的飯糰或連鎖店的咖哩飯果腹,逛書店跟菜市場的重要性勝過藥妝店,花不少時間在小巷迷路,有時候故意不看google map,而是摸索路邊的地圖看板,每次都因為分不清東西南北而走入未知的庶民長巷,既然迷路那就隨性更改目的地,走累了就在路邊神社歇息,投幣買了自動販賣機的BOSS咖啡,也就發呆度過一個小時,離去的時候還有些依依不捨。
對購物開始產生厭倦,對於扛行李逐漸失去耐心,對「趕趕趕」的行程毫無興趣,對於住宿的飯店旅館,已經不是匆匆一夜睡眠的需求而已,如果是商務旅館就要用他們的自助洗衣烘衣設備,旅館免費早餐的飯糰也要吃到盡興,倘若有溫泉,那就深夜一泡還要加碼清晨一泡。
熟年已至,搏命趕路的旅行,早已無福消受,要睡得飽,要過得緩,有時間發呆沈思,有機會迷路找路,最好避開觀光人潮,想辦法走入巷弄的尋常庶民生活,偶爾被當地人問路那也就開心好多天,就算沒吃到讓人銷魂的甜點,沒有造訪知名餐廳,也沒關係。
理想行程多數在走路,多數在發呆,有可能10天都住在同一間小旅館,從容打點好才出門,天黑之前就回旅館,班機也不是早去晚回,行李最大的負荷是淳久堂或紀伊國屋或車站小書店買來的紙本書,早已不必費心幫朋友準備禮物紀念品。類似這些旅行癖好,也是35歲過後才開始的練習,不知道50歲過後,會不會更孤僻,最好到一個城市就融入街景,沒有旅人的焦慮倉皇。
下一次去日本,想去造訪「世田谷」的「松陰神社」,畢竟大河劇《八重之 櫻》的小栗旬角色「吉田松陰」太迷人;如果是櫻花季節,那就去中目黑,找尋日劇《離婚萬歲》那家洗衣店;如果有機會去仙台,想到車站前的咖啡館堵一下喜歡 在那裡寫作的「伊坂幸太郎」,然後再轉搭陸羽東線到「鳴子溫泉」,因為電影《跟著春天去旅行》,因此愛上鳴子溫泉的「大正館」,一泊二食好像不太夠,三天 兩夜更適合,要是可以在旅館房間寫個2000字雜文或5000字短篇小說,那就更棒了。
到了熟年,才知道這一路以來的旅行,是多麼珍貴的人生練習。慢慢在異鄉短暫過幾天生活,其實不是旅行,而是美好的休息,難得的Reset,這道理,總算懂得一些了。
其他相關訊息
-
山慕 ❤︎ 日日好日 X 雜誌「冬季號No.26」 Posted 2024-01-09
-
山慕藝旅 X +1+1+1 感受生活之美 ❣︎ Posted 2023-11-30
-
感謝 下班女子的討好人生 蒞臨 ♚ Posted 2023-07-20